收藏1 浏览309
防范和降低基金投资中的风险
更新时间:2021年09月26日

在投资实践过程中,以下常见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基金投资失败


(1) 不自觉的追涨杀跌。“听说老王最近买基金赚了一大笔”、“2018 年股票市场表现太差,10 月份都跌到 2500 点了,我是不是应该把股票基金都卖掉?”… … 类似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投资者容易在权益产品投资过程中追涨杀跌,看到其他人买基金赚了钱,自己也想投资股票基金,而且往往是追着市场买,市场涨得越多,自己的仓位也加得越高;市场跌的时候也一样,越是到市场低位的时候越是争先恐后的恐慌性卖出。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持续在投资过程中追涨杀跌,导致亏损越来越多,本金越来越少。


(2)完全依据过往业绩表现来做决策。诚然,基金的过往历史业绩,特别是主动管理的产品,是可以比较好的反映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的,也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参考的重要依据。但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对未来投资能力的承诺,特别是短期业绩,往往可能还会对决策造成误导。这是因为市场和行业通常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过去一段时间很好,未来可能存在调整的风险;过去一段时间不好,未来也存在反转的可能。


(3)缺乏风险意识。从过去 20 年历史来看,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理财工具,只要运用得当,是可以在中长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的。相较于直接投资股票而言,基金作为一种组合投资工具,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公募基金,特别是偏股基金,也存在一定风险。市场有波动,基金有风险,大家不能只看到投资的潜在收益,同时也要牢记:收益与风险并存!


(4)缺乏长期持有的意识。投资时点确实很重要,但是比入市时点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用短线交易思维来做股票基金投资是非常危险的,这不仅是因为短线择时本身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金本身的申赎成本较高,频繁的交易不仅犯错概率极高,也会产生非常高的交易成本,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产品选择不当。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所有的投资者需求。不同类型的产品具备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需要依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基金类别。就像一个低风险投资者不适合配置过多的高风险股票基金一样,一个风险偏好水平很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同时对预期收益要求也较高的投资者,也不适合将过多的资产配置在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上。即便是同一类产品,不同的基金也会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投资者在具体决策过程中,有必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产品的风险等级、产品类别、投资方向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等信息。


以下投资方法可能帮助降低基金投资风险:


(1)坚持组合投资。所谓的组合投资,通俗来讲就是“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降低基金投资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现代金融学理论已经证明: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证券市场非系统性风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组合投资不是简单的重复投资,如果投资者不加甄别地重复购买多只产品,一样也不能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一个好的基金组合,并不是基金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提升其中基金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且数量要适当,才能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基金定投。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被动指数基金投资,基金定投都较为适合缺乏投资经验或缺乏足够精力去分析和跟踪市场的投资者,其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有纪律的分批购买,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基金定投不能帮助我们抄底,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均摊购买成本。


(3)要有逆向操作思维。巴菲特有一句投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讲的是投资要有逆市场情绪操作的思维。多数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顺市场情绪的,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由人性决定的。市场总是在不停的波动,除了组合投资和基金定投外,在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适当加大定投扣款金额或者适当提升权益基金仓位;在市场情绪高


涨的时候,适当降低权益基金仓位,也是规避基金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


声明:本栏目仅作为投资者教育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南京证券投教基地力求本栏目所涉及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